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李育聪)基层稳,天下安。在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中,基层矛盾调解中心作为化解群众纠纷的“第一道防线”,正以制度创新为引擎,推动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预防在先”,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涟源市杨市镇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构建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基层治理新机制,为杨市镇筑牢和谐基石,绘就了治理新篇章。
制度筑基:构建矛盾化解“四梁八柱”
杨市镇“领头杨”矛盾调解中心的建设,根植于制度机制的顶层设计。镇党委政府研究明确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周矛盾纠纷排查制”“分类流转制”“镇村联合调解制”等工作体系,打造“农户田间地头-村级调解室-镇级调解中心”三级调解网络,形成矛盾纠纷“分层过滤、逐级化解”的闭环管理模式。制度设计既强化了属地责任,又打通了跨部门协作壁垒,实现矛盾化解从“碎片化应对”向“系统性治理”的转变。
机制赋能:打造矛盾调处“全科门诊”
“领头杨”矛盾调解中心推行“1+3+N”运行机制:“1”指1个指挥中枢统筹调度,“3”是“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力量协同联动,“N”代表“专职调解员”“乡贤五老”“司法顾问”等专业团队的精准介入。走进矛调中心,“来访接待室”“联合调解室”“法律服务室”等功能区井然有序,整合“12345热线”“村(社区)三长排查”“舆情监测”三大数据源,构建矛盾纠纷预警体系,让风险隐患“看得见、管得住”;通过“一窗受理、分类导流、村级初调、中心复调”四步工作法,实现矛盾纠纷“接诉即办、闭环处置”。
成效彰显:书写为民解忧“暖心答卷”
制度创新催生实践硕果。“领头杨”矛盾调解中心已运行一年,累计受理矛盾纠纷36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89%,群众满意度达95.4%。在“意外死亡”“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基层热点问题上初见成效,如杨市镇洄水村刘某某打架死亡一事,双方家属就民事部分成功达成调解;枧埠村李某某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一事,在矛调中心、司法、公安等多部门联合调解下成功化解。这些鲜活案例,生动诠释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新时代“枫桥经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杨市镇“领头杨”矛盾调解中心将持续深化制度创新,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培育“法律明白人”及“金牌调解员”专业队伍,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跃升,成为基层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为社会的长治久安筑牢根基,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责编:王彩英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