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三十分钟急救圈”筑牢百姓健康“防火墙”
2025-04-07 14:45:06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左爽 | 作者:李昌春 | 点击量:6400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李昌春)“现在的救护车来得可真快!以前我们这儿叫救护车,至少得等一个小时,可自从卫生院建了急救站,15分钟救护车就到家门口了。往后我们老百姓心里可就更踏实啦!”日前,刚从道县人民医院出院的盘大妈满脸笑意,兴奋地分享着她的就医感受。

盘大妈今年72岁,家住道县白马渡镇东山村,距离县城约35公里。一个礼拜前的凌晨,大妈像往常一样起床,却突然感觉左侧面部麻木,肢体无力,左手怎么也抓不起东西,左腿也抬不起来。她心里一惊,赶紧叫醒老伴。老伴开灯一看,只见大妈左侧口角歪斜,说话含糊不清,凭借生活经验,料想这是“中风”的前兆,心急如焚的他立刻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向接线员详细说明了病情。

“120”指挥中心接线员迅速按照就近原则,调派白马渡镇卫生院的救护车赶赴现场。仅仅15分钟后,医护人员就风驰电掣般到达大妈家中。医护人员凭借专业的医疗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初步诊断大妈为脑卒中。随后,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大妈接上救护车,一路开启绿色通道,争分夺秒地转送到县人民医院卒中中心。从患者家属拨打急救电话到病人顺利入住卒中中心,全程仅仅耗时57分钟。由于大妈处于发病初期,加上转运救治及时,在卒中中心住院7天后,病情明显好转,顺利出院。

这仅仅是道县“三十分钟急救圈”,就近高效转运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过去,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以及急救资源匮乏等原因,一旦发生急危重症,患者往往无法在黄金救治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给老百姓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然而,随着道县“三十分钟急救圈”的建设,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去年以来,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推动急救资源下沉,切实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道县卫健局积极谋划,果断行动,出台《道县急危重症救治网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累计投入400余万元,全力推进“1+3+5”的急危重症救治网络体系建设(即1个指挥中心、3个县级急救平台、5个基层急救站),成功建成了以120指挥中心为核心,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3家县级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为关键枢纽,祥霖铺镇卫生院、蚣坝镇卫生院、仙子脚镇卫生院、白马渡镇卫生院、寿雁镇卫生院5个基层急救站为坚实网底的院前紧急医疗救治网络。这一网络的建成,让“120”院前急救服务半径大幅缩小,成功打造城区10分钟,乡镇30分钟的“黄金急救圈”,极大地提高了急危重症救治效率。

为确保“三十分钟急救圈”高效运转,道县将“120”指挥调度中心迁移到县卫健局办公大楼,实行院前急救“六统一”管理(即机构运行、人员管理、经费安排、电话受理、车辆调度、站点管理),使得急诊急救变得更加及时、高效、规范。同时,启用“120”紧急医疗救援指挥调度系统,对呼救者定位及导航,实时监控出诊救护车辆动态;对疑难危重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实现“120”指挥准确化、快速化和全程信息化,基本上实现了“救治零等待”“上车即住院”。此外,从5个基层急救站派出30余名骨干医护人员参加市、县组织的院前急救人员培训,全面提升了院前急诊急救能力。

如今,在道县,无论是城区还是偏远的乡镇农村,急危重症患者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真正做到了让急重症病人更有“医”靠,为全县人民的生命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责编:左爽

一审:左爽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