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讯 (全媒体记者 伏志勇 通讯员 谢燕 彭钰琰)“你看看,有这样的人吗?判的赔偿款,三四年了!一分没付……”
“我们不是不想还,可我真的没钱啊,法院也查了我的财产,冻结我的存款,查封我的车子,我们家是真的没钱了。”
2021年,被告A某夫妇就家中鸭子被原告B某的狗咬死一事到其家讨要赔偿。A某夫妇强行进入B某家中,双方当事人发生争吵,继而发生打斗。打斗过程中,被告A某持柴刀挥舞砍了两三刀,致使B某儿子受伤流血。后经鉴定,B某儿子左手肌腱损伤构成轻微伤;左手瘢痕、多处骨折构成轻伤二级。B某见自己儿子被砍伤,遂上前追逐A某。二人争斗中,B某膝盖处严重受伤,构成轻伤一级。
该案经判决,由被告A某赔偿B某儿子的6万余元经济损失;A某及其父母连带承担对B某损失15万余元进行赔偿等。
因A某一家一直未按判决履行法定义务,本案进入执行阶段。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通过线上查控、线下调查等措施,冻结了A某及其父母的账户,亦查封了其名下车辆,奈何就本案应到位的2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仍差距甚远。执行法官数次上门劝说A某一家,其均表示在筹钱、会还钱,但始终未兑现一分。
执行法官了解到A某家一直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但就是一直不支付欠付B某的赔偿。而A某觉着双方互殴其也受了轻微伤,B某未道歉,亦未支付医药费。一来二去,双方的怨恨越结越深。
“他家一直说会赔偿、会赔偿,但一分都没到我家手里。他们完全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B某扶额长叹。
执行法官敏锐意识到,申请执行人在意的是被执行人“总是说还但仍未还”的态度,该案似乎有调解的空间,但首先应当缓和双方的对立情绪。而这个突破口,恰好是说服A某支付一部分赔偿款以兑现自己的诺言,但是要先安抚B某的情绪。于是,执行法官将B某引入调解室,开展安抚工作。
“你们本就是邻居关系,对双方都很了解。让A某一下子拿出20多万也很困难。”“其实我也清楚,A某之前也受了小伤,心里也恼火。但是我家也是普通人,儿子受伤成这样,又花了大价钱治病,我心里也难受。”“你的情况我也理解,但案子僵持在这里,对双方都没好处,更重要的是你拿不到赔偿。”看到B某有所动容,执行法官继续说:“其实我们也做了拘留的措施。但A某经济条件也一般,一次性还款也困难。这样吧,我们再给他一次机会。我们先让他们一次性出5万的赔偿,后续再分月支付两到三千元,直到债务清偿。如果他还是不肯还钱,我们直接采取拘留措施,你看行不行?”
“如果他们愿意给一部分钱的话,我同意这个方案,”B某道。
眼看B某的工作做通了,执行法官乘胜追击,将A某及其父母叫到调解室里一起调解。执行法官向A某一家释法说理,讲明不履行及强制拘留的后果,并责令其尽快拿出还款方案。
“家庭困难不是拒不还款的理由,有还款的态度和决心,哪怕每个月仅是微薄的几百几千,对方也会感受到你的真诚,而不是以无钱当借口,以可怜做盾牌,如果你们仍然拒不执行,你要面对的下一步就是拘留甚至可能是刑事处罚!”
此情此景,A某妻子立即表示回家筹措资金,先付一部分给B某。当晚8时,A某妻子带着5万元赶到了法院,当着法官的面将钱交付给了申请执行人B某,并提出以后每月归还4000元的和解方案。B某同意了该和解方案并签署了协议。
“其实当时你也受了伤,但我也在气头上,所以欠你一声抱歉。”B某说。
“我们也是一时冲动。之后的钱会按照协议还你的。”A某挠了挠头,承诺道。
目前,A某一家已按照协议约定,积极履行还款义务。
化解涉民生案件不仅维护的是多方家庭的稳定,也事关社会和谐。渌口法院始终致力于从源头上、本质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辖区稳定向好。
责编:刘惠明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