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林:以司法匠心,守护公平正义
2025-02-26 08:57:10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刘惠明 | 作者:周子熙 谭晶 | 点击量:7921         

湖南法治报讯(记者 王薇 通讯员 周子熙 谭晶)李美林,株洲芦淞区法院民事审判庭三级法官,2012年11月,她怀揣着对法律的信仰与热忱,踏入芦淞区法院,自此开启了一段深耕司法一线的不凡旅程。在民庭、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等关键部门,都留下了她忙碌而坚定的身影。多年的磨砺,让她积累了丰富的审判经验,2022年10月,她遴选为民事审判庭员额法官。

在民事审判一线,她以真心,实干与巧干化解矛盾纠纷,用真诚、专业和专心促进调解,凭初心、自省和自律铸就公正,成为守护公平正义的坚实力量。

真心实干,巧解农民工欠薪难题

2023年,一批棘手的农民工欠薪案件摆在了她的案头。原告是一群年事已高、法律意识薄弱的农民工,他们手中的证据寥寥无几,而被告却如人间蒸发般,拒接电话,试图逃避责任。这样的局面下,一旦直接开庭审理,农民工们极有可能因为证据不足而败诉,多年的血汗钱恐将付诸东流。望着农民工们无奈又无助的眼神,她心急如焚。

这批案件是检察院支持起诉案件,她通过办案人员获得建设方信息,顺藤摸瓜联系到承包方、劳务公司等。在不懈努力下,终于发现被告在劳务公司尚有未领取资金。借助劳务公司,她展开了艰难的劝说工作。经过多番周旋,被告终于接听电话,承认欠薪事实,并同意支付工资。然而,开庭之日,被告却食言未到。

面对农民工失望的眼神,她再次拨通被告电话,严厉斥责其失信行为,并详细进行释法明理。被告在法律的威严下,终于松口,表示愿意支付工资,但因资金周转困难,希望能宽限时日。考虑到被告身处外地,极有可能再次逃避债务,她建议双方通过微信结算的方式,确定债权债务关系。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双方矛盾最终成功化解。

秉持“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司法理念,她总结了一系列灵活的办案模式,巧妙运用反担保模式,成功化解多起涉民工工资系列案件,借助法院数字系统等现代信息手段,快速查询当事人信息,有效促进案件调解,大幅提升办案效率,缩短办案周期,让农民工们以最快速度拿到了应得的工资,赢得了当事人的一致赞誉。

真诚专业,高效调解纠纷

工作中,她常对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强调,调解时态度要诚恳,让当事人感受到真诚;对案件要了如指掌,展现专业素养,赢得当事人信任;提前了解双方诉求,迅速提出贴近诉求的方案,在僵持不下时,及时提供变通方案,促成调解。

在一起离婚案件中,她收到第三次诉讼离婚案件材料,原告离婚意愿强烈,被告情绪低落不愿离婚。她翻看案卷后联系双方了解想法,多次调解无果。开庭当天,考虑双方家属在场可能激化矛盾,她安排家属在外等候,与原被告及其子女、律师反复调解,终于让双方同意调解。

李美林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引导当事人自愿调解,坚持将释法说理贯穿办案全过程,实质性化解纠纷,其办理的案件调撤率高、上诉率低。凭借着这份真诚与专业,她赢得了当事人赠予的“调解能手”美誉。

初心如磐,坚守司法公正

在李美林心中,司法公正高于一切。无论案件大小,也无论当事人态度如何,她都始终坚守初心,力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学习新《公司法》时,她敏锐地察觉到正在审理案件的思路存在偏差。秉持对法律的敬畏和对当事人负责的态度,她当即告知一方律师,之前对方提出的某项申请将不予准许。律师对这一态度转变表示质疑,尽管李美林耐心解释新法律条文及对案件的影响,但律师仍心存误解。

这次经历让李美林深刻反思,她意识到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再次开庭时,她做了充分准备,将新《公司法》的相关条文仔细标注,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向当事人和律师进行详细而深入的说明,用扎实的法律知识和清晰的逻辑思维,成功消除了他们的疑虑。

一本本厚厚的案卷,一次次苦口婆心的调解,一场场果敢公正的裁判,诠释着她的专业与坚守,她用扎根审判一线的理想和信念,始终保持着满腔的法律职业热情和崇高的法治理想,践行了新时代法官的职责与使命。

责编:刘惠明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