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周玉意 通讯员 刘清龙
如何巧用解纷针串起千条线,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基层治理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近年来,中方县将调解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坚持部门联动、平台构建、特色融合,积极探索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汇聚调解合力,打造调解工作定纷止争新模式,让纠纷“有解”更“优解”。
某新材料有限公司代表向中方镇司法所赠送锦旗。
一张网服务 延伸解纷触角
“我们和村调解员一起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过程中发现了一起婚恋借款纠纷,经研判有民转刑风险后,及时介入并组织双方调解,最终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中方县花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前端预警排查,及时介入,化解了一起隐藏的民转刑案件。
中方县健全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组织机构,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147个。其中乡镇调委会12个,村(居)调委会117个,行业调委会10余个。共培养、发展人民调解员557人,逐步形成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
在构建多层调解网络的同时,县司法局注重“关口前移”,将“坐等求助”变为“靠前延伸”,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围绕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建立健全排查调解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矛盾激化,做到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疑难纠纷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纠纷不积压。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案件1969起,调解成功1957件,充分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法理情相融 提升解纷质效
“大家乡里乡亲的,又是同宗同族,要互相体谅。”今年9月,县司法局中方司法所所长潘长林在化解龙井村曾某强与曾某土地边界纠纷,通过“释法说理+六尺巷典故”的方式,成功化解了一起宅基地纠纷。
近年来,县司法局注重将“情、理、法”深度融合,在调解中努力做到既解决案件纠纷,又解开群众心结,切实将矛盾纠纷止于未发、解于萌芽、终于始发。同时,通过以会代训、工作群等方式,不断加强调解员法律、业务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规范调解程序,提高调解文书质量,同时通过一些调解案例的推送学习,进一步提升调解员处理基层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在调解工作中,各司法所和调委会多管齐下,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与调解工作紧密结合,坚持法理融入人情,实现情理法的有机整合。在调解过程中通过以案释法、以事议法,起到调解一件、教育一片的作用,不断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增强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从源头上预防纠纷的发生。
联动化共治 激活解纷资源
“太好了,这工钱终于拿到了!我们做的是体力活,挣点钱不容易,包工头还拖着不给。没想到调解的第二天就能拿到拖欠好几年的工钱。”农民工田某表示。
一起横跨近4年、涉及8位农民工工资的劳务纠纷系列案件在铜湾司法所、铜湾法庭的协同联动调解下得到化解,不仅做到案结,也解开了当事人的心结,切实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人民调解工作要面对很多琐碎细小的纠纷。诸如邻里、物业纠纷。这些纠纷单靠单一调解组织很难推动。县司法局发挥除法思维,积极推进多调联动工作。充分利用警地融合、双所共建工作推进的契机,加强公调对接,在全县派出所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同时,强化诉前人民调解,推动中方、铜湾、泸阳、铁坡等基层司法行政部门在人民法庭建立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分流化解诉前矛盾纠纷。在信访领域建立信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信调对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
“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调解工作无大小。县司法局将继续发挥调解工作牵头抓总的作用,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跨乡镇、跨行业、跨部门的重大矛盾纠纷。”中方县司法局党组书记米小红表示,县司法局将继续通过工作联动、矛盾联调、纠纷多元化解的大调解工作机制,为全县法治建设和平安建设贡献力量。
责编:樊芳
一审:樊芳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