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讯(王汝福 李少华)近年来,衡东县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在县委坚强领导和上级法院的有力指导下,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荣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30余项。衡东县人民法院机关被授予“国家级节约型单位”“全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大浦法庭、民事庭被评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少年法庭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并涌现出了“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个人”等一批先进典型。近日,由衡阳市委政法委与《湖南法治报》共同策划的“衡阳政法单位一把手访谈”栏目,对衡东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唐建华进行了专访。
湖南法治报:近年来,衡东法院在推进“网格+法庭”一站式解纷机制、加强人民法庭建设、落实案件阅核机制以及深化审判制度改革等方面,都展现出了积极的作为和创新的精神。请您详细谈谈衡东法院是如何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以适应新时代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和社会大局?
唐建华:衡东法院在司法改革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主动作为,以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为县域基层社会治理和司法公正注入了新的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县委政法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探索出“网格+法庭”解纷机制。通过这一机制,衡东法院在诉前成功化解了2046件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63.73%,有效减轻了诉讼压力,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提升了纠纷解决效率。衡东法院高度重视基层人民法庭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前沿阵地作用,让五个人民法庭在“网格+法庭”这一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下,通过法官下沉村居、网格一线,靠前指导化解纠纷,将司法触角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的最末端,为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内部管理上,衡东法院坚持以全面落实案件阅核为抓手,出台《关于落实裁判文书阅核机制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压实了院庭长监督管理职责,确保了裁判文书的质量和司法公正。同时,深入推进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细化法官、司法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职责清单,让法官能够真正专注于“审与判”,提高了审判质量和效率。
在审判制度改革方面,衡东法院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依法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确保庭审程序公正,从而保障裁判实体公正。同时,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被告人依法宣告缓刑,体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和宽严相济的精神。
此外,衡东法院坚持“繁案精审、简案快审”,大力推进民商案件繁简分流改革。通过优化审判流程、加强速裁团队建设,以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审结的案件数量显著增加,人民群众打官司更加快捷、高效。这一改革举措不仅提升了审判质效,也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湖南法治报:衡东法院是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现代科技赋能审判工作,提升审判质效的?同时,在面对新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时,衡东法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确保审判工作的公正、高效和权威?
唐建华:衡东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做优审判管理,以信息化建设和智慧法院建设为双轮驱动,不断推进诉讼服务现代化和执行工作的高效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互联网+诉讼服务”的立案新模式,全面畅通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立案渠道,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成立衡阳首家县级执行事务中心,实现了执行事务的一站通办,进一步提升了执行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2024年,衡东法院荣获“全省法院诉讼服务示范窗口”称号。
在智慧法院建设方面,大力推进网上立案、线上缴费等“互联网+”便民措施,实现了诉讼服务的智能化和便捷化。今年以来,网上立案数量达到2026件,电子送达次数达到9845次,线上调解案件数量高达1997件,诉讼服务热线的满意度也达到了95.6%。此外,衡东法院还利用现代科技为执行工作赋能,通过淘宝等网络拍卖平台线上处置资产477次,成交额达到7535.51万余元,切实将群众的胜诉合法权益转化为“真金白银”。
在审判管理方面,衡东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常态化组织审判质效分析推进会,深入分析审判运行态势,查找短板弱项,不断提升审判质量效率。认真落实案件阅核制,进一步加强对审判权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充分利用“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答网”“裁判文书网”等智慧平台,统一裁判尺度,确保审判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衡东法院大力实施诉前调解、繁简分流、集约化执行等工作机制,力求以“最少的流程、最短的用时、最公的办案、最优的服务”实现审判质效的全面提升。我们主动对标新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严格实施“周通报、月调度、季讲评”提质增效工作机制,形成了院领导重点管、审管办专门管、各业务部门协同管的审判管理格局。
近年来,衡东法院多项审判核心指标位居衡阳市基层法院前列,审判质效指标也稳居全市法院前列。
湖南法治报:衡东法院在护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助力产业升级转型、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请您谈谈衡东法院是如何通过司法职能精准护航地方经济发展的?
唐建华:在护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衡东法院展现了前瞻性的司法视野。法院高度关注并紧密贴合辖区内土菜产业等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积极搭建府院联动协调机制,实现了政府、法院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共同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法治支撑。与此同时,衡东法院会同县财政局设立了专项的破产援助资金,旨在帮助陷入困境的企业重获新生,激发市场活力。
在金融与商事领域,衡东法院牵头与县司法局、县工商联等部门构建了多元化的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打造了专业的金融、商事调解中心,为各类商事纠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解决途径,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治理的良好局面,让法治成为产业升级转型的坚实后盾。
衡东法院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通过面对面的法律指导与咨询,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法律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法院持续抓好执行合同等相关指标任务的推进落实,通过灵活运用查封、扣押等司法手段,依法保护了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在执行工作中,衡东法院展现出了强大的执行力和创新能力。为了破解执行难题,法院在衡阳地区率先开创了执行通知程序前置的先河,大大提升了执行效率。同时,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有效解决了财产变现的难题,为债权人及时回收资金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打击拒执行为方面,衡东法院联合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等部门,形成了强大的合围态势,对40名拒执者采取了拘留等强制措施,对2名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力震慑了潜在的拒执者,也极大地提升了公众对司法执行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责编:王汝福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