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向军 陈锟)“是你家孩子先动手打的,我小孩才还手,检查费医药费必须出。”近日,家住丹青镇樟武村的张灵豪与张晓聪因为一桶方便面发生争执,期间发生肢体冲突导致一方有受伤情况,双方家长各执己见,互相争吵谩骂,矛盾持续升级。接到学校通知后丹青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组织司法所、派出所、镇、村两级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调解,最终在多方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与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
丹青镇干部到白云村现场协调纠纷
近年来,吉首市丹青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遵循“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开创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丹青机制”,有效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水平,有力推动了平安建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纠纷联调机制,增强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过去处理问题非常麻烦,涉及两边村民,不好统筹协调,现在丹青政府联合泸溪县打通跨县界矛盾纠纷联调通道,妥善解决了丹青镇中上村和泸溪县洗溪镇红岩排村的农户山林土地界线纠纷。”在矛盾纠纷现场丹青镇党委副书记王春艳说道。
丹青镇积极探索建立边界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坚持“相互协作、积极防控、联调互动”工作原则,开创矛盾纠纷“联合排查、联动调处、重要情况互相通报”工作方法,共同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不断增强化解跨县界矛盾纠纷的能力。截至目前共组织排查跨县矛盾纠纷排查10次,通过三县(市)七镇矛盾纠纷联调机制成功调解跨界矛盾纠纷23件。
夯实三级责任机制,提升一线综治维稳的能力。通过建立“挂村领导-挂村干部-村支书”三级责任机制,把综治维稳责任与干部绩效考核管理紧密结合,每周一调度,每月一考核,每季度一评比,确保不发生或减少发生信访件。挂村领导牵头,组织挂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人员每月专题研究一次信访维稳工作,针对本村(社区)内不稳定因素组织人员一月一排查,并建立问题台账,对排查中发现的矛盾纠纷,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要求及时化解。
“信访维稳工作要以群众工作为统揽,以矛盾纠纷化解为核心,不断夯实三级责任机制,鞭策镇村两级干部,做实、做细、做好综治维稳工作基础,持续不断提升综治维稳的能力。”在处理锦坪村上访户向某某信访问题时,该镇党委书记张锋与随行的干部、村民一起讨论时提出。全年以来,丹青镇共办理信访件15件,群众来信来访案件办结率100%,集中开展积案大排查大化解活动2次,化解纠纷90起。
做实“回头”总结机制,加强问题处理成效的能力。全程跟踪“回头看”,将矛盾纠纷调工作向后延伸,把跟踪回访作为规定动作,对已经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采取走访、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全程跟踪回访、跟进了解,掌握双方履行协议情况,避免“表面和解,背后斗气”情况发生,真正做到案结事毕,严防发生矛盾反弹,并实现回访跟踪全覆盖、零遗漏。
另外,定期组织召开矛盾纠纷复盘总结工作会,对矛盾纠纷事件全面回顾梳理,精心挑选正反面案例进行剖析,通过问题分析、经验总结、方法传授,有效提升调解纠纷能力水平。
回看白云村狗咬羊纠纷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的照片,白云村支书感慨道:“天下没有调解不好的纠纷,关键是要学会总结,要多回头看,把本次事件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经典案例,深入学习其中的经验,吸取教训。”今年以来,丹青镇疑难、重大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明显上升。
下一步,吉首市丹青镇将继续坚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纠纷消弭于萌芽,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编:李颖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