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老地标”待写“新故事”
2024-09-23 11:20:38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李颖 | 作者:田思思 | 点击量:6376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田思思)吉首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城市,这才刚过不惑之龄,在城镇化“下半场”保持着巨大发展潜力。

我的年纪增长几乎和她的发展时间轨迹一致,除却年幼懵懂和外出求学,这座城市的重要地标变迁,仍然记忆犹新。每每翻阅《湖南吉首》摄影集、网络视频等,更千丝万缕,牵萦于心。

建市早期,城内开辟了一条贯通南北的道路,即现在每个吉首人都绕不开的人民路。路的两侧,一字排开着平房建筑,既有自家住的民房,还有供销社。有一家很大的民族商店,前面设置着玻璃柜台,后面是商品货架,玻璃柜台内及货架上摆放着为数不多的商品,供顾客选购。

人民路的东侧,有一处空旷的人民广场。自建国后三十余年的时间里,逢大事喜事,群众就聚集在这里,欢歌载舞。村子里的人起得大早,着上土家族、苗族的盛装,牵着孩子,一路喜不自禁的笑容。

不知从何时开始,广场旁一方斜坡上,推来了一车车零售的百货,那是大家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喇叭裤、的确良,还有香水、磁带……这一片露天经营场地,没有号召,货主自觉成列,买家成群。时间久了,被唤作“香港街”。这便是那会经济发展大潮中,山城破土的第一处个体经济萌芽吧。

春风吹拂人们对日子的向往,依着人民广场、香港街,吉首便从这里由点成圈,迅速崛起新城。到了1994年,功能更加完善的商业城步行街开发紧随其上,历时两年半载建设竣工,“逛街”从想象到了具象;人民路东面原有的关厢门批发店面,在90年代末扩建开发为综合性大型批发市场,名字还叫关厢门;香港街从“车位”“摊位”转变到了“铺位”……多条路段、多种选择,那些款式时尚、质地良好的商品,在街头巷尾被带入了千家万户。

彼时少不知事,被新奇的零食汽水,路上跑着的三轮车、汽车吸引,也会因家里添置了彩色电视机、小霸王、世嘉MD而欣喜雀跃,不觉中一脚踏入了商业经济的青春躁动。

商业是遵循聚集效应的。网点越集中,业态越齐全,越能聚集商气人气。商业城步行街的网吧、桌球室渐渐兴起,森马、美特斯邦威、特步等专卖店陆续进驻,大头贴自助机亮相街头。“快三秒”饮品、“都乐”饼屋,从团结东路临街面起步,已成本地品牌。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流行卡拉OK,诸如大上海、东方明珠等KTV随后开业,年轻的消费者在这展现自我,释放激情。时有“湘西第一街”之称的湘泉品牌步行街在2004年10月开街,现场人潮涌动,聚集效应推向高峰。

即便后来综合市场、店铺、摊贩来来回回更迭了几次,最早的吉首大饭店、妇儿商厦、电视机连锁店、佳运多商业广场、飞达电器城、茶艺中心、佳佳超市等已随时光离开,然而香港街、商业城、关厢门,这个“金三角”地标仍是不同年代吉首人的心灵寄托和集体记忆。

人流的迁动,是不可抵挡的潮涌。吉首每十年的庆典场所变更,就像几段年代的演变缩影。从峒河的火车站广场,到镇溪的州体育中心运动场,再到乾州的世纪广场,再远便是吉凤的湘西职院运动场。从人民路延展开去,商业聚集地布局已跟随变迁,落脚在新的中心,距最早的“金三角”也越来越远,仿若年岁的投影。

时代的冲击是很迅猛的,新型商业综合体的不断崛起,电商网购的消费取代,还有教育医疗区域的资源调整,导致原有活跃的客群被逐渐稀释。“几家欢喜几家愁”是常态,和人生而相同,商圈有新生,则有“老龄化”。譬如商业城步行街、湘泉品牌步行街的二楼及以上已经少有商铺营业,关厢门商品的价格与品类优势不再明显。此时,专卖店、批发市场、百货店等传统业态经营主体要么逆流而上,要么随波消亡。

可谁又真能舍得让印象地标消亡?商业城,包括香港街、关厢门,乃至八月楼、湘泉品牌步行街、武陵山等市口地标的名气和商业文化痕迹,是城市的宝贵财富;是吉首人怀恋过往、记忆深处涌动的热潮;是吉首人翘首期盼、展望未来的新起点。这些优势,如何唤醒,不仅是经营主体的商事,也是城市治理的大事。

应该看到,商圈存在的根本仍在于“商”,在于消费者愿意买单。虽然可以在城市更新中实现“塑形”,提升“外貌”“气质”,但更要真金白银的线下消费,真正实现货真价实的流通复苏。

消费,不能停留在商圈“有什么”,而是提前把脉消费者“要什么”。与线上相比,线下消费在“情绪价值”的提供上,有着难以撼动的优势。商圈不仅是购物场所,更是生活空间,人们在此和家人相聚、和朋友畅谈、与自己和解,遇见更美的自己。这些体验,为消费者提供了难以拒绝的消费理由,也构成了商圈的核心竞争力。

正因为此,不少地方的商圈“更新”,已经向前跨了一大步:从商场里的博物馆,到菜场里的咖啡店,公园里的交友地,这些老商圈通过“商场、广场、秀场”的有机组合,赢得不少消费者青睐。

幸运的是,吉首已在努力。“淄博烧烤”火出全国之前,香港街与随后建成的财信步行街在夜间仍保留着最初“车位”“摊位”形式,为转型“夜市经济”积蓄人流优势。时尚是个轮回,因为便捷互动、性价比高,开放式展销又重回人们视野。跟着,湘泉品牌步行街打出“错峰”牌,一楼多数服饰门店关店时间较早,故利用闲置地段在午后提前开放孩童娱乐项目,辅以油炸凉拌等小吃,引流效果明显,消费下限得以提高。店铺商家举手欢迎,“总算告别一天看不到几个人进店子的情况”。

 渐渐地,吉首对“潮汐摊位”越来越持开放态度。除了每年设置的季节性水果疏导点,今年又精心选点布局,分别在乾州街道朝阳路中央花园、石家冲市场旁小南门巷、峒河街道保险街、镇溪街道龙凤医院路段等区域设立了农副产品为主的“潮汐摊区”。在当地支持服务下,人民北路八月楼人行道的“农贸夜市”越发热闹。入了夜,青椒、毛豆、葡萄、李子等时令蔬果摆了满街,还有诸如甜酒、米豆腐、醋萝卜等口味小吃,农副产品直通市民面前。小菜摊里飘出幸福味,情绪价值“拉满”,抖音上、朋友圈里路人朋友多为“点赞”。

这是一个好转的迹象,然而现实还有更多考验。如今在老城区经营商业,意味着要克服停车难、常住人口减少、货物选择单一等难题。外在环境可以“微改造”,参考广州北京路、上下九,中山的孙文西路,注入文化元素,呈现更新与演变,活力与动感。但内部核心的提升,仍在于商业主体自身。消费环境、经营模式、经营产品、概念卖点等不可再一味守住现状、墨守成规。想要盘活老商圈,必须与其深度“交流”,跟上时代的变化,大胆慧眼招商与重选赛道,辅以稳健的后期运营,来提升产品力和差异值,这才是真正打开“市面”的关键。

当新商圈越崭露锋芒,老商圈更应尽快找到消费潜力和创新“密码”,推动形成城市漫步经济新玩法新感觉。如此方有希望扭转颓势,延续商业价值成功“出圈”,让“老地标”写好“新故事”。

责编:李颖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