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告诉你这酒要怎么喝?
2024-06-28 19:36:03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王汝福 | 作者:庹菲 | 点击量:9225         

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中多次提到有关酒的记载,包括酒的性质、致病特点、以酒治病、饮酒禁忌等论述,体现出了中医学对酒的认识已颇为详细。

《内经》论酒性

1.酒性质精华、性阳热、行迅疾,如《灵枢·论勇》:“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慓悍”。《灵枢·经脉》曰:“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

2.致气机上逆,如《灵枢·论勇》:“酒者……其气彪悍,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

3.抑神窍,如《灵枢·论勇》:“怯士之得酒,怒不避勇士”。

4.促代谢,如《灵枢·营卫生会》: “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

适饮之益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李里 庹菲)《灵枢.经脉》提到:“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可以看出适量饮酒可以行气活血,调和营卫,充盛经脉。

过饮之弊

1.耗伤阳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酒性辛热发散,过饮则会使阳气发散太过,而耗伤阳气。

2.助热化湿。《素问·厥论》指出:“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支也”。酒性辛热,多饮伤阴,脾属阴,胃属阳,酒入胃太过而化热伤阴,脾失健运,精气无以化生,反湿热毒邪内生。

酒后避忌

1.酒后避房事,《素问·上古天真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故半百而衰也”。夫酒毒所犯,初在脾胃,入房则耗伤肾精。

2.酒后避风寒,《素问·风论篇》:“饮酒中风, 则为漏风”,酒性热而开腠理,外加阳气耗伤,易为外邪所中。

3.酒后避针刺,《素问·刺禁论》:“无刺大醉,令人气乱”。过度饮酒使人气血运行失常,络满经虚,违背针刺调神、调气的宗旨。

总之,古人很早就知道要饮酒适度,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便可健康长寿,反之若长期醉酒,不知节制,就只能“半百而衰”了。

(作者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超声影像科主治医师 庹菲)

责编:王汝福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