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大V”言论侵犯他人名誉权 法院:向受害人道歉、赔偿
2024-06-27 18:11:03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周玉意 | 作者: | 点击量:9358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蒋娟艳)近日,会同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关于“网络大V”发表言论侵犯他人名誉权的纠纷。原告为知名人士王某,被告杨某是新浪微博上拥有几十万粉丝量的博主。事情起因系杨某在“微博”平台上发布了一篇点评原告王某的文章,点击量高达3000多次,导致大量网络用户对王某产生负面评价。王某遂诉至我院,要求杨某在“微博”平台上发布道歉公告,赔偿精神损失费及维权费用。

收到案件后,承办法官仔细翻看了当事人提交的相关证据材料,并查看了双方“微博”的相关信息及文章。考虑到双方身份的特殊性,也考虑到引起的不良网络影响,承办法官一天之内多次跟双方电话了解情况,跟当事人释明相关的法律问题,并告知杨某基于其微博平台的特殊身份和较大影响,在介入热点事件并公开发表意见时,应遵循消息真实、评价恰当原则,避免过激言论使他人权利遭受侵害。

杨某接到电话后,立马赶到法院,称他并不知道自己无意中发表的一篇文章,竟然侵害了王某的名誉权。其态度十分诚恳,且愿意跟对方赔礼道歉。承办法官当即又联系了王某的律师,跟他解释了杨某的行为及愿意和解的意愿。开始杨某认为其行为属于无意之举,王某要求的赔偿费用过高。王某律师见杨某态度诚恳,便同王某协商同意减少精神损失费。

由于原告王某及代理人在外地,为了方便当事人,减少群众的诉累,法官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段,通过多元调解平台进行调解,将“线上线下”模式相结合,让原、被告双方在网上“相见”,为当事人提供了便捷,切实满足了多元化司法需求,让司法为民“触手可及”。

在调解过程中,杨某向王某出具道歉书,并当庭向王某支付了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金。双方当事人纷纷为法院的办事效率点赞,并称会同法院两天之内高效、便利化解了纠纷,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

责编:周玉意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