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法制周报·新湖南记者 罗霞 通讯员 黄能科 谭湘军
10月23日,省司法厅与益阳市卢佳祥慈善基金会在益阳市安化县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启动“为了花朵的微笑”第3轮佳祥助学项目。
启动现场,卢佳祥基金会捐赠52万元在未来一年内继续对260名服刑人员困难未成年子女进行帮扶;益阳市司法局与白鹿寺基金会签订合作协议,白鹿寺基金会捐赠20万元善款,益阳市12家爱心企业在现场捐款35.8万元善款。据统计,此次活动共募集善款107.8万元,将全部用于益阳本地及全省部分县市区的服刑人员困难未成年子女爱心助学。
益阳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黄道安表示,近年来该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有关精神和省司法厅工作部署,积极开展“情暖高墙·关爱孩子”联合帮扶工作,帮助服刑强戒人员特困未成年子女解决生活、就学、身心健康等困难和问题,促进服刑强戒人员积极改造,早获新生,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每个孩子都是纯洁的天使,都有成为建设我们伟大祖国栋梁之才的潜质。让每个天使都有展翅高飞的公平机会,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益阳市卢佳祥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易文深有感触地说,3年多来,通过对部分受助孩子家庭的走访调研,更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省司法厅副厅长傅莉娟指出,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湖南,必须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情暖高墙·关爱孩子”系列帮扶活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完善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直接作用于这些困难孩子的民生工程。她要求,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提高站位、提高水平、提振信心,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司法行政力量,让更多孩子拥有美好的童年。
据悉,“为了花朵的微笑”佳祥助学项目是全省“情暖高墙·关爱孩子”志愿帮扶系列活动之一。自2017年5月首次启动以来,已成功实施两轮。益阳市卢佳祥基金会共投入爱心资金210万元,按照每人每学年2000元标准,连续对全省51个贫困县市区的服刑人员困难未成年子女进行资助。
截至目前,“情暖高墙·关爱孩子”系列帮扶活动已累计开展各类帮扶活动490余次,募集社会资金5600余万元,帮扶服刑戒毒人员困难未成年子女1万余人次,帮助240名对象重新落实监护人,390名对象重返校园,一大批特殊人群困难未成年孩子走上了正常的人生轨迹。该项目先后被评为“湖南省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三届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019年度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益阳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黄道安:
确保服刑强戒人员未成年子女走上正常的人生轨迹
近年来,益阳市积极开展“情暖高墙·关爱孩子”联合帮扶工作,帮助服刑强戒人员特困未成年子女解决生活、就学、身心健康等困难和问题,促进服刑强戒人员积极改造,早获新生,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其中2017年“为了花朵的微笑”专项帮扶活动开展以来,益阳市卢佳祥慈善基金会共帮扶服刑强戒人员特困未成年子女95名,资助爱心助学金19万元。
黄道安介绍,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服刑强戒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工作,成立了服刑强戒人员未成年子女联合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在市司法局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服刑强戒人员未成年子女信息全面核查工作,根据核查情况,逐一明确帮扶措施和责任单位,实行对口交办,跟踪问效。建立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交流情况,会商解决突出问题,确保联合帮扶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父母有错,孩子无辜,我们不能因为家庭的原因让祖国的花朵黯然失色。” 黄道安介绍,此次省司法厅与益阳市卢佳祥慈善基金会第三度携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对全省260名特困服刑强戒人员未成年子女予以济困助学,益阳市白鹿寺慈善基金会对100个服刑人员困难家庭做出了帮扶救助的承诺,多家爱心企业也在现场捐赠善款,各爱心企业、社会志愿者用真情去奉献社会、用行动实现诺言,微善常举,传递爱心,相信我们的孩子们能够感受这份真情和热情,相信孩子们也能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和成长。
据了解,6年来,益阳按照“一个家庭一个帮扶方案、一名孩子一套帮扶措施”的要求,精准帮扶,精细服务,有效地防止了服刑强戒人员未成年子女被社会边缘化,让他们享受来自社会的关爱,一大批生活失助、学习失教、道德失范、情感失落、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的孩子走上了正常的人生轨迹。
益阳市卢佳祥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易文:
让每个天使都有展翅高飞的公平机会,是政府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通过对部分受助孩子家庭的走访调研,我们看到了这些服刑人员特困家庭中的孩子不仅在物质上得到了支持,而且在精神上得到了鼓励。”易文说,佳祥助学金通过广大司法行政干部传递到孩子们的手上、心中,使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作为基金会的慈善工作者,我们更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更感到慈善工作的神圣和光荣”。
据统计,3年多来,“为了花朵的微笑” 佳祥助学金项目对全省54个县(区)、市(其中51个贫困县)监狱服刑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特困家庭未成年子女这个特殊群体,用社会的正能量牵引、帮助他们积极融入社会,感恩社会,努力完成学业。
通过前两轮的实施,项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家长有罪,但孩子是无辜的。每个孩子都是纯洁的天使,都有成为建设我们伟大祖国栋梁之才的潜质。让每个天使都有展翅高飞的公平机会,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易文深有感触地说,希望这群特殊的小天使,通过我们的付出和努力,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茁壮成长。益阳市卢佳祥慈善基金会在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族慈善基金会发展道路的进程中,不会停下脚步。
民革党员志愿者陈礼:
不能因为一个人的错误而剥夺下一代的希望
陈礼是一名普通的民革党员志愿者,2018年开始参与“小海豚关爱成长计划”事实孤儿关爱的走访工作。该项由民革湖南省委、湖南省司法厅、北京明伦公益基金3方联合启动,主要针对服刑人员子女中14岁以下的“事实孤儿”进行公益帮扶。时间持续5年,每年不少于200人,每人每年资助资金2000元。2019年,3方进一步加大了资助力度,每年帮扶人数提升至400人,计划资助“小海豚”事实孤儿400万元。
“作为民革志愿者中的一员,我参与了60多个事实孤儿家庭走访工作,行程1万多公里,但这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陈礼介绍,截至今年,民革党员志愿者已经走访了我省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累计 10万公里。
在此之前,陈礼对这项工作也有疑惑,“每人每年2000元,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吗”。随着参与活动的深入,他的心态和认知逐渐变化。“在一次又一次接触不同的家庭,我能够感受到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资助,情感上的鼓励和理解更是对他们的莫大安慰。”
对于服刑人员而言,因为他们曾经的错误,可能会使整个家庭都陷入了生活的困苦中。他们的未成年子女面对的不仅是家庭的不完整,还有来自其他方面的歧视、生活的困难、教育上的匮乏。
“我们不应该因为一个人的错误,剥夺下一代的希望。如果对他们弃之不顾,不但不利于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也不利于服刑人员的改造。”陈礼说,志愿者会把孩子们的视频、照片、信件和图画,带给服刑人员,服刑人员看到自己的家人得到了社会的帮助,也能更好地接受改造,有助于降低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达到预防再犯罪、教育改造的目的。
责编:万丹
来源:法制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