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十四五』自然资源发展规划出炉 @所有人 这份发展蓝图
2021-09-18 11:10:04          来源:法制周报 | 编辑:李林俊 | 作者:         

法制周报·新湖南记者 齐果 通讯员 秦梦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湖南省“十四五”自然资源发展规划》(以下称《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自然资源领域发展目标,即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要素保障能力全面加强,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自然资源保护体系更加完备,高品质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基本形成,同时,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资产改革、自然资源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让群众在自然资源领域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并推动自然资源工作数字化转型,自然资源领域“数字政府”基本完成。

《湖南省“十四五”自然资源发展规划》里藏着怎样的格局与机遇?

构建“四区一基地”现代农业格局

★以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为重点

★以长株潭都市农业区、环洞庭湖平湖农业区、湘中南丘岗节水农业区和湘西山地农业区为主体

打造“一图一群三轴多点”城镇发展格局

★以长株潭现代化都市圈为核心

★以岳阳、衡阳副中心城市为主体

★以京广、沪昆、渝长厦3大经济带为依托

★以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

增划两条控制线

★在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基础上,增划“历史文化保护、资源利用”两条控制线,更好保护湖南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强化资源与要素保障

形成“3+X”新主体功能分区体系

★城镇化发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文化与景观功能区、特别振兴区、自然保护地、重点开发乡镇等重点区域

构建“1+N”卫星监测体系

★自然资源变化情况常规监测+违法用地、耕地数量、耕地使用、农民建房、无证采矿、生态保护红线等专题监测及其他专项监测

推进全省“一库一平台”建设

★完成全省各级各类不动产登记数据清理、整合、汇交、迁移和存储,构建全省统一的数据库

★以国土空间“一张图”为基础,建设完善全省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

打造湖南省北斗应用技术研究创新高地

★优化湖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HNCORS)布局,增强基准站网信号强度和有效定位范围。推进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软硬件国产化升级改造,兼容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打造湖南省北斗应用技术研究创新高地

健全“1+14+X”卫生遥感应用体系

★包括1个省级主中心+14个市级分中心、+X个行业部门服务中心及其他企事业服务节点的卫星遥感应用体系,推动创建航空航天遥感应用示范省

实行“三清单三行动”

★形成政府主体闲置土地清单,实行“摘帽”行动

★形成市场主体非“净地”闲置土地清单,纳入“净地”攻坚战,实行“攻坚”行动

★形成市场主体“净地”闲置土地清单,纳入月清“三地”,实行“执法”行动

建设自然资源“一平台”

★全力打造湖南省自然资源政务平台,对各级权限内的土地批供、不动产登记、矿权审批、资质审查、工程项目等所有数据实行省级存储、统一运维、分级共享,加快推进现有各类管理系统贯通联动、集成升级,完善用地全程一体化管理和自然资源监测保护、执法保障等应用模块

建设国土空间“一张图”

★全面整合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批供、确权登记、资产清查、矿权管理、风险勘查等各类空间数据,打造覆盖全面、更新及时、管控精准的湖南国土空间“一张图”,作为湖南“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底座,对内支撑自然资源业务管理和服务,对外支撑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建设自然资源“一张网”

★统筹促进自然资源业务在互联网、政务外网、业务专网和保密网的协同发展和数据共享交换,按照“涉密最小化”和“需求优先、应转尽转、能转尽转”的原则,在确保业务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进自然资源各项业务全面向政务外网迁移,加速形成一体化的自然资源业务网络

建设自然资源“一朵云”

★统一建设大容量、广带宽、双备份并具有一定超级计算能力的自然资源“大数据云”,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安全防护、集约共享、节约利用,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统一、安全、稳定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重点支持“国土资源评价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遥感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

延伸阅读

湖南省“十四五”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为三湘四水再添锦绣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难点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部署实施

★推动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至2025年的总体目标

★全省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江一湖四水”生态安全格局逐步稳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巩固生态功能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推动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的规划控制目标

★加强农业协能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试点工程不少于20个

生态修复四大类重点工程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修复

在武陵—雪峰山、南岭山地、罗霄—幕阜山、洞庭湖区、湘江流域、长江岸线湖南段等六个重点生态功能区部署了6类保护修复子工程

△动物栖息地和植物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水源涵养工程

△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石漠化治理工程

△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加强重点区域矿山生态保护修复

△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保护修复

△加强在建与生产矿山生态保护修复

△在南岭山地、湘桂岩溶地区、洞庭湖区、武陵山地等四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内部署10个矿山生态修复项目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开展农用地整理

△实施建设用地整理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

★提升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能力

△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

△建立生态修复体制机制

△夯实生态修复工作平台体系

△制定生态修复技术标准

△部署监测监管平台1个项目

数字里的绿色三湘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少于4.21万平方公里

△森林覆盖率不低于59%,森林蓄积量不少于7.1亿立方米

△自然保护地面积比例稳定在11%左右

△采矿权数控制在3000个以内,其中砂石土矿控制在1500个以内,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30%以上

△探索矿山公园等多元的修复模式,历史遗留矿山土地复垦率达60%以上

责编:李林俊

来源:法制周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